安徽懷寧村民食堂集中辦宴席,百姓不攀比
一桌酒席 不超二百(新常態 新生活)

信奉“石頭轆轤抵不住門,筷子才抵得住門”,婚喪嫁娶宴席互相攀比,講排場之風在不少農村地區盛行。前幾年安徽省懷寧縣平山鎮大窪社區司山村民組這個風氣也流行。
但是,如今村裡建起的村民食堂,讓村民辦宴席省了不少錢,更省了不少心。
大窪社區司山村民組有村民680多人。這些年,村民年人均收入超過1萬元,雖然人們的日子富裕起來了,但村裡風氣也稍稍變了味。為了壯門面,能在自家辦得下辦得好宴席,有些村民把房子蓋得多多的,院子圈得大大的,桌子椅子、鍋碗瓢盆配得足足的,這樣操辦宴席時就“萬事不求人”了,但這些東西平時都閑置了起來。也有的村民受家中場地的限制,舉辦宴席時,客人來了無處安坐,弄得主人非常尷尬。
為了移風易俗、減輕村民負擔,2011年7月,大窪社區兩委班子決定在司山村民組試點創辦村民食堂,由村民理事會具體負責。2012年建好的這個村民食堂,成為懷寧縣的第一家。
為辦好村民食堂,理事會成員四處奔走,採取鎮裡支持一點、發動能人捐助一點、村民自籌“三合一”的辦法,籌集資金35萬多元,置辦了鍋碗瓢盆、碗筷桌椅、鍋灶、抽油煙機、消毒櫃等。2012年8月,在陣陣鞭炮聲中,村民食堂正式“開飯”。一間廚房、一間操作間、一個碗筷間、一個大餐廳,簡單又大方,可同時容納約180人就餐。
程正苗是在村民食堂第一個辦酒席的村民。2012年8月,他孩子考上了大學,宴席就是在村民食堂裡辦。回憶辦宴席的經歷,他深有體會地說:“以前,辦宴席忙這備那,起碼要折騰三四天,飯菜吃不了就得倒掉,很可惜。在村民食堂辦,把菜交給專門廚師,不光費用節約一半以上,衛生安全有保障,還十分省心。”
第一炮打響后,村民食堂迎來了程新懷嫁女宴、程志苗父親喪葬宴……臘月和正月是村民舉辦婚嫁喜宴集中時間,村民理事會忙得不可開交、腳板難著地。盡管如此,大家還是累並快樂著。
要把村民食堂辦好,光靠理事會的熱心熱情遠遠不夠,還得有點“章法”。村民食堂出台了一系列規定,諸如村民家庭發生紅白事后,村民食堂要主動上門,協助制定活動標准,確定請客范圍以及組織幫忙人員﹔村民食堂裡的廚具炊具、桌椅板凳免費供村民使用,廚師、服務人員均由村民義務擔任﹔村民在食堂舉辦宴席前,派專人全程監管肉、菜、煙、酒等的採購,堅決不許超出標准,即紅喜事每桌不超過200元、白喜事每桌不超過150元﹔臘月、正月喜宴集中舉辦期要提前預約,做到統籌安排﹔每年清明和冬至,邀請村民組60歲以上老人到食堂免費就餐並做點評。
近3年來,村民食堂免費為村民舉辦紅白喜宴不下100場,為村民直接節省至少30萬元。
欄目歡迎讀者投稿,來稿請發郵箱rmrb2b@163.com,並注明“新常態新生活”。
《 人民日報 》( 2015年04月09日 02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