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時政>>滾動新聞

男子常年資助孤寡老人貧困學生 不留名不記賬(圖)

2014年03月19日10:05    來源:大河網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男子常年資助孤寡老人貧困學生 不留名不記賬(圖)

男子常年資助孤寡老人貧困學生不留名不記賬(圖)

劉祥傳談自己理解的“慈善”

敬老院老人講述每月酒店送飯時的情景

  引子

  “我有個朋友做好事從不留名,能算得上好人嗎?”3月18日一早,新鄭市開畫廊的王建偉給本報打來電話說,看到大河報上刊登的“90后大學生對話河南好人”的報道,想到了身邊一位朋友。他常年資助孤寡老人、貧困學生、患病家庭,但從來都不對外人說,也不留名、不記賬,甚至和一民間慈善組織約定不接受採訪。

  聽聞此事,記者真想見見這位好人。輾轉聯系,好人卻不想見面,始終說“沒啥大事,不值當一提”。后來,朋友們勸他“傳播正能量可以帶動更多人獻愛心”,這位57歲的好人才終於答應了記者的採訪請求……

  好人足跡地點:敬老院是誰送了三年飯?老人們還不知道

  昨天上午,根據王建偉提供的線索,記者來到新鄭市和庄鎮敬老院。院子裡,10多位老人坐在花園石凳上,正晒著太陽聊天,記者上前詢問:“聽說平時有人給大家送飯?”

  由於老人聽力不好,幾位老人小聲討論一會后,85歲的王銀州說:“是一個月送三次的那個飯吧?那飯可不錯啊,小包子、花卷、雞蛋湯……湯是高湯,可好喝!”這時,剛聽清問題的高景炎老人搶過話頭:“每個月10、20、30號都送,都三年多了,這不,今天都18號了,再過兩天又能吃上了,大家都盼著咧!”

  知道是誰送的飯嗎?幾位老人說:“見到他們衣服上印著什麼庄園,老板是誰咱也不知道。”老人們回憶說,他們還夏天送一車西瓜,中秋節送月餅,有時還送一些衣物。

  隨后,記者找到敬老院院長吳林春,他說,飯是新鄭國際庄園老板劉祥傳送的,平時還常送米、面、油,只是他從沒對外人說過,老人也都不清楚。“剛開始沒料到他能堅持3年多,因為敬老院逢年過節獻愛心的不少,但都是走馬觀花,一陣風就過去了,他一直堅持著,刮風下雨也沒有斷過。”

  好人足跡地點:公司給員工父母打錢,援助困難員工

  劉祥傳的酒店距敬老院不遠。離開敬老院驅車向北3公裡,記者找到了這家酒店。詢問得知,劉祥傳還建了一個面向公司內部的“大孝基金”。酒店前台楊娜說,這個基金公司每月都會給員工父母的銀行卡裡打錢,工作半年的員工,公司出50元,員工個人出50元,每月給家裡老人打100元﹔工作滿一年,公司出100元,員工出50元,每月給家裡打150元。“雖然錢不是很多,但公司每月要多支出好幾萬。”

  此外,員工還提到公司設置的另外一個“救助基金”,隻要員工家裡有困難,都可以得到捐贈,曾在公司工作三年的馬彩紅就曾得到5000元援助。

  記者在和庄鎮楊家寨村一路打聽,找到馬彩紅的家。家門前的空地上,兩個雙胞胎男孩坐在輪椅上玩耍,旁邊搭建了個簡易單杠。坐在凳子上的馬彩紅告訴記者,孩子都患有重症肌無力,腿走不了路,平時就讓他們扶著單杠練習。“兩年前孩子去北京治療,家裡沒啥錢,當時劉總就給了5000元錢,其實我都沒和劉總說過話。”

  好人足跡地點:鄉村56名孤寡老人每月都能領補助金

  報料人王建偉告訴記者,劉祥傳曾拜托他留意網絡上的救助信息,以便及時捐助。

  安陽的葛巧英和葛軍強,為救助患白血病住院的弟弟在鄭州街頭表演雜技,每天收入二三十元,此事3月11日經媒體報道。王建偉看到后轉告劉祥傳,后者當即捐了2000元。

  每次捐助,劉祥傳從來不留姓名、匯款單等憑証。記者隻能從王建偉手機上,找到一條向葛軍強詢問賬號的短信,還有一張3月13日的2500元轉賬單,轉入賬號與上面短信一致。“原來的手機壞了,那裡有幾十條這樣的捐助短信。”

  在劉祥傳的商丘老家,有數十位孤寡老人每月都會領到劉祥傳資助的100元錢。昨天下午,記者聯系上商丘市柘城縣慈聖鎮白庄村劉祥山老人,他說:“每月5日劉老板把5600塊錢打到我的卡裡,6日或7日我就把錢取出來,騎著自行車親手送到每個人的手裡。”

  劉祥山介紹說,從2011年7月開始,劉祥傳就開始幫助白庄村、大韓村等4個村庄的老人,當時一共28個人,多是孤寡老人,每月給老人100元,到2013年7月,資助老人又增加到56個人。

  白庄村76歲的劉祥明膝下沒有兒女,和老伴相依為命,“現在沒有勞動能力,每月200元錢夠我們老兩口,買菜買饅頭了”。說起劉祥傳,老先生說:“他把辛辛苦苦掙的錢,拿來幫助不沾親不帶故的人,真是個好人。”

  好人足跡地點:學校常年資助貧困生,“約定”不接受採訪

  去年6月,民間慈善組織新鄭市威遠慈善協會成立,負責人李成民與常做善事的劉祥傳也熟識起來,李成民每發現一個貧困學生或患有大病的貧困家庭,劉祥傳都會主動捐助。其中,八千鄉一名初一學生的父母因病去世,剩下他和80多歲的奶奶生活,劉祥傳每學期資助他1000元。

  由於協會成立后,沒有辦公場地,劉祥傳還將公司的辦公室留出來一間,供協會使用。眼下,慈善協會正和新鄭市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合作,在全市范圍尋找50位家庭困難的學生,向符合條件學生每人發放半年生活費,小學生1000元,初中生1200元。

  “其實我已違約了,去年我和劉總有個‘約定’,他說做慈善不圖名利,所以不接受媒體採訪,隻安安心心做事。”李成民對記者說。

  資助學生是劉祥傳一直做的事情。商丘市睢陽區回民高中原校長杜山珍說,2006年,一名高中生考上哈爾濱的一所大學,但交不起學費,劉祥傳拿出了5000元資助金。劉祥傳每年都會資助兩三個商丘市上不起大學的貧困學生,現在這些學生很多都走上了工作崗位。

  【見到好人】“高速路上搬開一塊石頭,也是慈善”

  昨天下午,大河報記者見到了劉祥傳,他個頭不高,身材微胖,鬢角斑白,臉上總是挂著微笑。

  “沒做啥大事,不值當一提,真心不想讓你們來。”見到記者,劉祥傳顯得有些無奈,“要不是王建偉說你們已經到了,不見面不禮貌,我是肯定不會答應讓採訪的。”對獻愛心所花費的資金數額,他也只是擺手,“真沒算過,不清楚”。

  王建偉勸說:“傳播正能量,可以帶動更多人獻愛心。”劉祥傳覺得有道理,才接受了採訪。

  問及為何如此重視孝敬老人,劉祥傳從沙發上起身,走了兩步蹲到屋裡的牆角邊,雙手擺出端碗吃飯姿勢,說:“我七八歲時,常在村裡看到那些沒兒沒女的老人,就這樣蹲到牆角,沒人管沒人問很可憐,就想以后掙了錢,一定要幫幫他們,另外我父母也都離開了,我也想接著盡孝。”

  談到什麼是慈善,他有自己的理解。“做善事不論錢,要看是否真心。”他舉例說,高速路上,有一塊大石頭,你發現了,把它移開,沒花費一分錢,但避免了可能造成的車禍,也許一個生命就因此得到拯救,這與捐幾十萬善款資助貧困家庭相比,一點也不差。(大河報 記者 張叢博 李一川 實習生 閆靜 文 記者 平偉 攝影)

(來源:大河網)

分享到: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