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新聞中心在梅地亞中心多功能廳舉行記者會,邀請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等五位嘉賓就“金融改革與發展”的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圖為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易綱回答記者提問。(中國經濟網 記者劉瀟瀟攝)
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11日訊 今日上午,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易綱介紹了外匯管理上的“五個轉變”,其中,外匯管理由正面清單轉變為負面清單。>>點擊進入直播專題
易綱表示,近年來,外匯管理局大力推進簡政放權和行政體制改革。在外匯管理上,強調了五個轉變,要從重審批轉變為重監測分析,要從事前監管逐步轉變為重在事后的管理,要從重在管理行為,每個行為,打醬油、買醋都有不同的管理方法,轉變為對主體進行監管。就是對一個金融機構也好,一個企業也好,有各種各樣的行為,綜合起來,對主體進行監管。第四是從有罪假設轉變為無罪假設。第五是從正面清單轉變為負面清單。
對於實踐“五個轉變”收到的成效,易綱表示,首先這個成效在便利化,便利貿易、便利投資的便利化,取消了強制結售匯制度,同時也全面改革了進出口收付匯核銷制度,完全取消了收付匯的逐筆核銷。這樣一個改革就大大的便利了企業,調查顯示,企業辦進出口收付匯的業務,原來平均時間辦一筆業務要20多分鐘,現在辦一筆業務小於10分鐘。同時,也大大簡化了服務貿易的外匯管理,使得服務貿易的收付匯辦理時間從每筆20分鐘縮短為每筆隻有5分鐘,大大便利了企業,節約了成本。
第二體現在資本項下,通過簡政放權,特別是對外債、直接投資和境外直接投資的簡化,穩步推進了資本項目的可兌換。
第三大幅度減少了行政審批的項目。近年來減少的行政審批大約有70%,這樣也是提高了中國企業、中國金融機構的競爭力。
最后,易綱表示,在方便企業減少審批的同時,還是要加強監管,因為現在各種各樣的不確定性,各種各樣的跨境資金的流動性的風險還是隨著國際金融市場的變化比較突出的。所以在便利化的同時,又要注重防范風險、加強監管,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和區域性風險的底線。把握住這個原則,還會繼續推進簡政放權的改革,使得中國的企業和中國經濟的競爭力進一步提高。
相關鏈接:
2014全國兩會專題
(來源:中國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