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時政

張孝德:自然資源產權制度意義不亞於建立市場經濟

2013年11月15日21:34    來源:人民網-時政頻道    手機看新聞

人民網北京11月15日電 (記者賈玥)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決定》今日全文播發。《決定》提出形成歸屬清晰、權責明確、監管有效的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受訪專家認為這不亞於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產權改革建立市場經濟的重要意義。

《決定》提出,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對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涂等自然生態空間進行統一確權登記,形成歸屬清晰、權責明確、監管有效的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副主任張孝德認為,這是生態文明建設制度層面的重大突破。

張孝德指出,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改革,是把自然資源導入市場機制管理的重要前提。其重要意義,甚至不亞於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產權改革建立市場經濟。

《決定》提出,建立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機制。張孝德認為,對於生態環境的保護,在微觀上要通過資源產權制度的改革,最大限度利用市場機制的力量進行﹔在宏觀上,要建立一系列自然環境監測體系和評估機制,實行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

《決定》提出,實行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張孝德表示,雖然在此之前地方政府有許多嘗試性改革,但有些沒有上升到制度層面。推動地區間建立橫向生態補償制度的前提是自然資源資產要產權明晰,要知道怎麼進行補償、價值在哪裡。

《決定》還提出改革生態環境保護管理體制。張孝德認為這一管理體制包括對污染物排放的檢測,陸海統籌的生態系統保護修復、林區經營管理體制等五大體系,可以說做到了“全覆蓋、無縫隙”。

“生態環境保護管理體制確實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所有環節和領域,找到了落地的制度的東西。在微觀上,既要保護資源,又充分利用資源﹔在宏觀上,政府可以無縫隙管理。所以,《決定》提出必須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的目標是有根有據的。”張孝德說。

分享到:
(責編:賈玥、白真智)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