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觸及北京出租車行業利益格局的改革正在進行。
北京市新近出台了《關於加強出租汽車管理提高運營服務水平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北京市交通委表示,還將於6月前出台八項細則,包括出租車經營權由無期改為6年有效、調整租價結構、推廣電召等高效打車模式、規定准入和考核制度等,用以改變市民“打車難”的狀況,改善出租車的服務水平。
多名學者指出,出租車的經營權及其利益分配問題,是這個行業的核心。隻有打破固化的利益分配格局,引入市場競爭,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出租車行業的一系列問題。
關注這回北京市出台的“一攬子”政策,不難發現“新思路”:出租車經營權由無期改為有期、出租車企業逐漸改為“專營”、推廣電召服務等。在北京市交通委新聞發言人李曉鬆看來,此次出租車改革觸動的是“根上的問題”。
而在長期關注出租車業的學者們看來,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新思路不僅引發了期待,也帶來了新的考題。
經營權不再“終身制”
“打車難”的直接原因是運力相對不足。北京市交通委稱,據測算,目前北京市的出租車處於“緊平衡”狀態,為此,交通部門將適度增加出租車的投放。
這一次的增加是有條件的:有活水“流入”,也牽動了“流出”機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