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長春2月11日電(記者姚湜)從新西蘭的牛奶糖、比利時的巧克力、西班牙的橄欖油,到湖南的?粑、杭州的小胡桃、澳門的牛肉脯……在電商繁榮的年代,網購幾乎滿足了消費者對置辦年貨的各種期盼。
在長春一家企業工作的唐新平日裡就是十足的“網購控”,一年數萬元的網購花銷基本涵蓋了她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年貨也不能例外。今年,唐新在網上一家澳門店鋪買了杏仁餅和肉脯,在一家浙江的店鋪買了小胡桃,還在一家湖南的店鋪買了真空包裝的肉制品零食,基本置辦齊了她需要的年貨。
“從前家裡買年貨也就是飲料、瓜子、糖果,還有一些超市買的餅干零食,吃了十幾年早沒有新鮮感了。這幾年我開始在網上買年貨,平時同學朋友推薦的各種好吃的,國內國外的,吃過的沒吃過的,都買點跟家人分享。也不是刻意都要在網上買,主要是很多東西在超市裡沒看到。”唐新說。
記者在國內一家知名電商平台搜索關鍵詞“年貨”,有三十余萬種商品顯示,不僅包括零食、堅果、特產、滋補營養品,還有首飾、電器,甚至還包括度假產品和景區門票。而店鋪地點不僅在國內,還有歐洲、美洲、大洋洲等世界各地。
對於在外地工作的的人而言,網上“淘”來的年貨可以直接快遞到家,省去了自己長途跋涉背年貨的困擾。大學畢業后在北京工作的王雪是山東人,離過年還有一個月的時候,她就開始網購年貨直接快遞回老家,一些年貨甚至比她先到了家。
“我在美國的購物網站買了一些保健品直接寄回家裡,還買了夏威夷果和鬆露巧克力。在國內的特產網店買了新疆大棗和東北鬆子,還有一些在專櫃給家人看好的衣服和小家電,也都在網上買了寄回家,自己買了背回去確實挺沉的。畢竟一年就回家一次,總是想多給家裡人買點東西。”王雪說。
工商部門提醒消費者,網絡購買年貨雖然便捷、選擇面更廣泛,但是與實體店相比,網購存在更多風險,例如食品是否在保質期內,所購商品是否為正品等。建議消費者貨比三家,選擇規模大、信譽度和好評率比較高的電商和網絡店鋪進行消費,並在貨物送達后先驗貨再簽收。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