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Loading...

關閉視頻
下一步

機制創新:全國已有1536個縣(市、旗)建設融媒體中心

2018年1月3日,全國宣傳部長會議召開,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全面啟動。

2018年8月21日,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扎實抓好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更好引導群眾、服務群眾。”這從國家戰略層面提出了縣級融媒體建設的發展方向。

2018年9月20日,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現場會在長興召開。

2018年11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審議通過《關於加強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意見》,布局輪廓初現。

2019年1月15日,《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規范》《省級技術平台規范要求》發布,明確了建設標准、技術規格、參數。

2019年1月25日,中央政治局就全媒體時代和媒體融合發展舉行第十二次集體學習,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向縱深發展。

2019年2月25日,媒體深度融合座談會召開,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實現全國一盤棋。

截至2019年底,全國已有1536個縣(市、旗)建設融媒體中心,覆蓋率近82%,努力向基層拓展、向群眾靠近,更好引導群眾、服務群眾。

媒體融合:共融互通 催化質變

人民日報媒體方陣涵蓋10多種載體

人民日報融陣地不斷刷新“成績單”。截止2019年底,已從一張報紙,發展成為擁有報、刊、網、端、微、屏等10多種載體、綜合覆蓋用戶超9億的人民媒體矩陣。

《“萌”嬸代表記》以"最平凡" 闡述大主題

2019年兩會期間,新華社推出全媒體報道《“萌”嬸代表記——全國人大代表趙會杰和小廟子村的新故事》,講述了一位“最平凡”人大代表的基層履職故事。該組報道集文字、圖片、虛擬現實動畫短片於一體,報道風格清新、質朴感人,成為去年兩會期間踐行“四力”、推進媒體深度融合成果的佳作。

《70年70問》真誠回答時代命題

2019年9月-11月,人民網推出大型全媒體系列報道“70年70問”,圍繞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等五大主題,選取70個重要問題進行了別開生面的解答,成為新中國成立70周年專題報道中一個貨真價實的“爆款”,也在各大主流媒體的70周年系列報道中成功突圍。

人工智能:全面提升輿論引導力

新華社首個智能化編輯部建成

2019年12月12日,新華社首個智能化編輯部正式建成並投入使用。它以人工智能技術為基礎,以人機協作為特征,對新聞生產進行全環節、全流程、全系統再造,旨在大幅提高新媒體產品創意創新能力和生產傳播效率。

人民日報智慧媒體研究院成立

2019年9月19日,人民日報智慧媒體研究院宣告成立。體現主流算法的人民日報客戶端7.0版、人工智能媒體實驗室、全媒體智慧雲和融媒體創新產品研發與孵化項目也正式亮相。

人民日報社傳播內容認知國家重點實驗室啟動運行

2019年12月7日,人民日報社傳播內容認知國家重點實驗室在京舉行學術委員會首次會議,這標志著實驗室正式啟動運行。

該實驗室由人民日報社主管、依托人民網建設,將以人工智能研究為核心,圍繞主流價值觀精准傳播理論科學與計算、內容智能審核和風控評級、基於內容傳播領域的國家網絡空間治理等3個重點方向,開展傳播內容認知的應用基礎研究,旨在推動我國媒體融合研究和應用水平的跨越式發展,為媒體深度融合提供技術支撐、理論依據、發展指引和決策參考。

人工智能技術首次大規模應用於重大主題主線報道

2019年9月11日,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三網共建的“人工智能編輯部”首批重點產品《課本裡的新中國》和 “AI幫你找”率先亮相。12月25日,啟動“決勝——脫貧攻堅智惠媒體平台”,首次將人工智能技術大規模應用於重大主題主線報道。

遙感影像技術立體展現中國奇跡

2019年3月12日,人民日報、國星宇航、電子科技大學衛星產業技術研究院共同制作出品《綠色改變中國!50萬米高空看32年變遷》植樹節專題視頻。該作品借助遙感影像技術,從50萬米高空俯瞰地球,通過對比新疆塔克拉瑪干沙漠、陝西毛烏素沙地、內蒙古科爾沁沙地等地區32年前后的影像,立體地展現了“綠色改變中國,衛星見証奇跡”這一主題。

VR技術融入三維動畫創新沉浸式用戶體驗

2019年國慶期間,央視頻和騰訊新聞聯手使用“VR技術+三維動畫”制作了《和平的力量 ︱ VR帶你看人民軍隊強盛陣容》,該產品通過計算機三維模擬,生動展現了地面突擊、海上護衛、空中作戰和戰略打擊等多種類裝備,視覺效果逼真且富有沖擊力。

移動優先:佔據傳播制高點

中國首個國家級5G新媒體平台上線

中國首個國家級5G新媒體平台——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視頻”5G新媒體平台正式上線。“央視頻”是基於“5G+4K/8K+AI”等新技術全新打造的綜合性視聽新媒體旗艦。

全國首個政務公開視聽工作室“陽光房”順應5G時代發展大勢

2019年12月27日,人民視頻與青島市城陽區共建的融媒體視聽工作室“陽光房”舉行啟動儀式,創新媒體融合助力社會治理的新模式,首次啟用“AI公務員”機器人,向群眾解答政務辦事流程,順應了5G時代移動化、可視化的發展大勢,讓廣大群眾足不出戶,就能了解辦事流程、反映問題訴求、監督權力運行,架起了黨委政府和群眾雙向互動的“網上連心橋”。

主流媒體:掌握輿論場主動權和主導權

《2019年政府KPI賬單》提前“預覽”妙接地氣

2019年兩會期間,為了幫助公眾更好理解《政府工作報告》,人民日報客戶端推出H5作品《2019年政府KPI賬單》,該作品以賬單的形式將《政府工作報告》中制定的目標展現出來,並配以動圖和音樂,帶用戶提前“預覽”2019年。

“祖國在我心中”界碑描紅活動凝聚愛國情

界碑,庄嚴而神聖,是祖國領土和主權的象征,也是邊防軍人心中的精神圖騰。2019年5月至7月,人民網、陸軍政治工作部宣傳局聯合開展“祖國在我心中”界碑描紅主題活動。該活動分別組織5路採訪小分隊,深入陸軍邊防部隊所屬70個界碑,進行界碑描紅並體驗採訪,實地感悟、深情講好邊防官兵心系祖國、情注邊防的強軍故事,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

《大國大橋》呈現中國成就繪就同心圓

2019年國慶期間,澎湃新聞推出《大國大橋》系列短視頻,全網播放量累計超1億次。該系列作品不僅講述了大國工程的高精尖,更將鏡頭對准大橋背后的建設者,記錄下他們的智慧、生活和夢想,呈現出奇跡背后的艱辛和付出,追尋了大橋建成后給當地人民生活帶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也對重大工程報道的創新進行了一系列探索。

傳播手段:創新交互 主旋律更響亮

截至2019年12月,人民日報微博粉絲數總量超1.02億,微信關注人數超2885萬,抖音粉絲數超 5300萬,位居中國媒體榜首﹔央視新聞在快手、西瓜、好看視頻平台居媒體首位﹔人民網在微視排名媒體第一。主流媒體紛紛入駐微博、微信等商業平台,讓網絡空間主旋律更加響亮。

人民日報電子閱報欄多元轉型 聚合受眾

2019年兩會期間,人民日報電子閱報欄——數字屏首次擺進人民大會堂,實現代表委員駐地全覆蓋,集成了瀏覽新聞、政治學習、圖書期刊借閱等多種功能,吸引了1億人次點擊觀看。

《人民代表習近平履職記》創新使用“微縮紙模”

2019年兩會期間,央視網推出創意微視頻《人民代表習近平履職記》,大膽使用了“微縮紙模”作為故事的載體,通過精致逼真的三維技術,使常見的實景幻化為新奇的畫面。它將習近平總書記兩會下團組和關心民生的情懷,完美地融入到構筑起的“微縮世界”中,讓觀看者從細節處看出大氣象,感受到人民領袖愛人民的一片赤子之心。

《中國24小時》全景展示精彩中國 好評如潮

2019兩會期間,人民日報客戶端推出微視頻《中國24小時》,該作品以1天為維度、1小時為刻度,通過24個小時的時間演進,全景展示一個精彩紛呈、奮進向上的中國。微視頻分上下兩集,上集《錦繡河山》以山河為主線,下集《天道酬勤》以奮斗為主線。該產品上線之后好評如潮,全網累計播放量超1.5億。

《“筑”福》VR航拍全景呈現中國巨變

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央視網推出《“筑”福》系列報道,運用VR全景、VR航拍等方式,進行特效渲染、后期包裝制作,打造成60秒一期的短片。內容以每10年為一個節點,尋找當期中國的特色工程,串聯起70年來中國在惠民措施、生態治理、科技進步等方面的成果。

國際傳播:增強底氣 鼓起士氣

《看見中國》向世界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

“看見中國”短視頻欄目由人民網外文全媒體團隊獨立策劃、拍攝、制作,通過“不無聊、不說教、有故事、有溫度”的視頻敘事,突出國際視角、國際表達,旨在向世界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兩年多來,欄目共出品短視頻及融媒體報道200多條,各平台總閱讀量超過1.5億,海外媒體落地300多條次。

《全球關注·中國解答》矩陣合力 全媒覆蓋

2019年兩會期間,中國日報網聯合全球25個國家的主流媒體策劃推出6期《全球關注·中國解答》系列融媒體產品,包括視頻、H5、圖文稿件、海外社交媒體話題互動等。報紙中國版、國際版圍繞話題同時推出系列深度報道,與網絡、新媒體產品優勢互補,形成全媒體報道矩陣,覆蓋1.1億多的海外受眾。

《國潮大拜年》中國元素引爆海外社交平台

2019年春節期間,新華社新媒體中心出品的H5作品《國潮大拜年》,採用GIF動圖+抽祝福+視頻的形式,在海內外掀起了一股用國潮元素送新春祝福的風潮。在除夕當天,該H5作品傳播量在新華社Twitter平台排名第一,在Facebook平台排名第二。

你是第12345678位